[Life Note] - WebConf Taiwan 2023 技術研討會
Introduction & 前言
經歷了十年,Webconf 又重啟了一次會議,這次場地在 台北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這是一個什麼會議呢?
『WebConf 不僅僅關注過去,還關注網頁的未來趨勢和新興技術,並提供業界趨勢及發展方向,以協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未來網頁發展的方向。』 - 引述官方網站的話,基本就是介紹這數十年以及現在還有未來網頁相關的議題。
接下來筆者將會將所聽到一些比較有趣的內心紀錄在此處,有興趣的歡迎繼續看下去。
由於議程的進行方式為一個時段為四十到四十五分鐘不等,一個時段同時會有三個講者,所以只能挑一個議題進去聆聽,下面筆者會說自己挑了哪些議程進去聽,主要偏前端。
Summary & 摘要
本次紀錄不會太過詳細紀錄每個講者講過的話及內容,但會把筆者覺得有意思的點記錄下來,更詳細的內容可以直接參考官方提供的 『共筆』
會議也有提到這次有跟講者們討論過後,決定以不論影的方式進行,故後續只有共筆紀錄演講過程。
筆者將有去聽的議程用紅框圍起來,如果有同步聯播的,就會三廳的人一起聽到,不會分場次。
時間 | 議程內容 |
---|---|
09:00-09:45 | 改進容器化部署:成功導入 K8S 的經驗與挑戰 |
09:55-10:05 | 引言 |
10:05-10:50 | AI 驅動下的開發者體驗 |
11:00-11:45 | WebComponent 的好,用過的都知道 |
11:55-12:40 | 成為前端建築師吧!透過 Frontend Infra 為前端應用打造穩健且高效率的開發體驗 |
午餐時間 | |
13:30-14:15 | 堆砌你獨一無二的專業價值 - 鈦坦設計師的開放式技能地圖分享 |
14:25-15:10 | 跳脫技術職與管理職的二分選擇,技術管理職讓職涯無限寬廣 |
15:20-16:05 | 那些理所當然,卻像空氣般重要的小事:談開發流程、程式架構與職涯發展 |
16:15-17:00 | 從專業到商業:十年軟體架構變遷 |
入場
聽說上一次會場在中研院,那時候筆者還沒開始工程師之路,所以無從比較,但這次入門後看起來一樓還滿大的。
在旁邊也明確寫著今天會議的場地分別在十樓及十一樓。
報導的方式採用刷 ACCUPASS 的票券確認後,會發識別名牌及一份紀念品袋子給你,然後就可以上樓了
當天給的紀念品是一個滿實用的袋子,以及入場還有兌換兩天餐點使用的名牌
報到開始時間為八點半再多一點,整體還算滿流暢的,後面就直接上樓去了,然後挑到你想要聽的會議廳入場,有點像是在上課。
這邊再次補上 8/11 整日的行程表。
改進容器化部署:成功導入 K8S 的經驗與挑戰
第一個場次筆者選擇這個會議去聆聽,因為筆者也滿想要在工作上融入自動化流程,而簡介上寫著兩點適合聽眾。
- 尚未使用 K8S,但想導入 K8S 的開發團隊。
- 對於 DevOps 或 基礎建設有興趣的任何技術人。
實際上聽確實有符合又好像沒有符合,講者大概就是說說他們團隊從完全不懂 K8s,一直到引入並且通過 AWS 的相關認證是怎麼走過來的。
因為剛開始主持人有請大家不要拍照,但後來還是滿多人拍照的,故我的照片會滿少的,基本上會議還是專心在聆聽,所以要請觀看筆記心得的人見諒了
講者的演講核心內容其實是說該怎麼從對一件大方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事情,透過縮小目標,從小地方開始達成著手,慢慢的可以完成最終目標。
講者提到他們最剛開始其實都是相對簡單的環境流程 User -> Elastic Load Balance -> Docker container
他們會開始考慮到要導入 K8s 以及更換環境配置的原因為:
- 考慮到缺點
- 擴充性差
- 資源利用差(財務方面)
- 人力資源介入
- 無法快速建立多個 sandbox 環境(換架構或更版等等)
- 產品特性
- 評估未來需求
而他們怎麼開始做:
- 評估並拆分目標(工程師)
- 尋求專業幫助(公司方)
- 定目標時程
- 分享會
有點像是 5W1H 那種概念。
圖片截錄來自講者的 PPT
這是最後他們規劃出來的流程圖,整體可以看得出來很精細,也不容易被攻擊,這似乎也是大部分想要做好自動化以及資安的團隊想要達到的效果之一。
但是講者有特別提到一點很重要的點:
千萬不要剛開始就想要全部的自動化直上,因為 『架構是隨著企業 Business Model 逐步調整』,而好的架構通常都是需要錢堆出來的,如果剛開始你就想搞 K8s 想搞 AWS 認證,可能都還沒賺到錢,就先燒了一堆錢掉。
AI 驅動下的開發者體驗
這邊雖然跳過引言,但主辦的高見龍龍哥有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要把這次會議當作來上課,來交朋友!或許你身邊做的都是一些很厲害的人。
主講為 Ruddy 老師,內容實在滿清彩的,讓我覺得短短四十幾分鐘真的不夠的講者。
其中內容從 ChatGPT 作為範例講述我們碰到 AI 之後是不是應該當一個 Good Enough 先生/女士 就好?一直到內化知識、開發者體驗、最後到 AI 探討未知。
開發者體驗定義
首先談到人們一般使用到 API 的感覺,講者使用廣義及狹義的定義來解釋,而在專案開始之初需要看到全貌,但也需要時常反思及提問自己,這是一個看到全貌的好方法,千萬不要當一個 **剛好先生/女士(Mr./Miss Good Enough)**。
AI驅動變革的核心思維
ChatGPT ,起初講者也是很擔心這類應用的橫空出世,但是因為他看見了每個人都在因為 AI 應用的出現而逼得自己需要開始成長而不擔心甚至高興。
其中也有提到 ChatGPT 我們不能一昧地把它當成 Good Enough 工具,因為在我們以往的搜索資料流程,我們是透過接收 Google 提供給我們的資料,一邊學習、一邊組織自己的知識,如果我們用 ChatGPT,但不能夠有質疑他且有自己組織答案的能力,那就必須要改變你的使用方式。
另外還有提到 艾賓豪斯遺忘曲線
沒錯,我已經是學習過後的九小時後了,大約遺忘了 64% 左右…
也許超過了…
講者多次提到,將知識內化,用自己的語調重新講一次,然後放在未來要行進的路徑上,否則只是囤積知識。
AI 時代的新開發者體驗
內容跟前一個小節非常像,也是提到需要去審視 AI 給予你的答案,而不是直接當成答案吸收。
講者提到我們都應該有 IPs(Intermediate Packets) 的思維,與其從任務的角度來學習成長,不如從既有的知識資產視角看待工作。
運用 AI 探討未知
最後提到 達克效應,講者希望我們可以藉由 AI 去探索未知的未知,我們可能都看過一張 愚昧之巔、絕望之谷 及 開悟山坡 的圖,我們可以透過 AI 去讓我們更好的一虧全貌,探討未知。
這個矩陣中四個分別可以怎麼透過 AI 去持續改善並且加強我們自己呢?各位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WebComponent 的好,用過的都知道
這場終於讓我見到聞名已久的奶綠茶大大,整個很精彩啊,講者提到了現今大多人使用的都已經是 Vue / React / AG… 等等的三大框架,那如果我們今天有頁面是比較舊的,有包含 jQuery 的,或是簡單的頁面,不需要太繁瑣的渲染的,我們該怎麼好管理呢?
藉由 Web Component 學習筆記 一文的內容來簡單展示使用方式:
我們概念一樣就是以 Component 去拆分,今天將會用到的元件使用 Component 去拆分:
1 | <div id="app"> |
可以看到 wc-element 就是我們拉出來要做 Web Component 的部分,隨後我們再拉一份 JS 去寫這個元件的實際內容:
1 | // 創建 Custom Element |
有興趣的都可以直接上網找範例以及用法,會議內容沒有太過詳細的去帶入,另外還有看見講者的貓咪照片以及無情工商。
成為前端建築師吧!透過 Frontend Infra 為前端應用打造穩健且高效率的開發體驗
這一場也是筆者一直期待很久的,筆者一直不想將自己侷限在前端範疇,所以能有往外延伸的機會是幾乎不拒絕的。
這場會議中講了很多關於 Front-end Infra 的相關議題,而怎麼樣可以算是 Front-end Infra 呢?
『 Frontend Infra 這個詞通常被用來描述為了提升「開發效率」和「產品質量」而導入的一套系統、流程或工具,並且常常包括一些關於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和系統的最佳實踐或標準。』- 這是講者給的答案
講者建議我們可以把自己部署流程化一個流程圖出來,這樣你就能比較清楚知道在什麼地方可以去做什麼事情。
而現在前後端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了,甚至可以說是出現了 DevSecOps 的崗位。
其中也沒有太過深入談到一些工具應用,有興趣可以參考筆者的 PPT
午餐時間
中午便當
- 疲勞 -1
- 飢餓程度 -1
- 快樂 +1
堆砌你獨一無二的專業價值 - 鈦坦設計師的開放式技能地圖分享
這堂講座我選的其實有點猶豫,原本想聽講者 劉艾霖 (AILIN LIOU) 的 建立高效的遠端協作團隊:策略和實踐,但最後還是挑了這堂,因為我其實對開放式技能地圖滿有興趣的,But,這堂會議跟我想的有點落差。
會議中大致再說泰坦科技怎麼去評分一個人的技能分數,他們會挑半年或者一年去評估,其中他們透過以下幾點方式去評估分析每一個人的現況分數:
- 透過 Ikigai 分析現況分數
- 定時檢視目標
- 縮小目標範圍 - 從小到大
整天過程可以簡化為,確認現況 - 訂定目標 - 檢視調整。
跳脫技術職與管理職的二分選擇,技術管理職讓職涯無限寬廣
這個會議也挺有趣的,一般我們工程師到一個年紀都會選擇之後要走的路,但一路人不免如好像大家都會說,你要選 技術職 還是 管理職?
講者說,為什麼你會區分那麼開來?那問問你,架構分析師是前者還是後者呢?
先說答案,其實是中間,這好像有說又好像沒說,但我覺得整場會議囊括下來的重點就是:
- 不要把自己侷限在某一個區塊裡,多學習商業思維,即使你只是個工程師
- 為何要學商業思維 - 拒絕參與政治的結果 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 有再好的技術,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技術價值,那就不能創造價值
講者也有給工作者的三個職涯建議,容許我從共筆引用過來:
- 把自己放到離價值近的地方
- 架構師
- Tech Lead:不一定是行政職,作為 senior 帶領 junior 也可以
- Decisional roles
- 帶人一定要趁早
- Senior:獨當一面,帶領 junior 完成任務
- Architect:考量商業目的,規劃架構,協同軟體工程師完成開發工作。
- Tech lead:資源分配的工作,承接任務、排定計畫、帶領團隊、完成任務、達成目標。
能帶人比較容易被 Promote,Promote 不一定是升主管,但一定會人見人愛
- 精進自己的管理能力
追求更快、更好、更有價值,講者使用夜班維運問題來舉例,客服接到電話就會打電話叫工程師起來,但其實伺服器是會重啟的,可能有裝 K8s 之類的,所以工程師就會被吵醒後又回去睡,也沒辦法做什麼事情幫忙,所以後來講者幫客服做了一顆重啟按鈕,短期內可以做的先治標,長期則慢慢努力去做到治本。
那些理所當然,卻像空氣般重要的小事:談開發流程、程式架構與職涯發展
這場印象最深刻就是講者說了『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不知道為什麼整場聽下來有點這種感覺,不過先說不是批評,就覺得好像有點道理,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抓重點。
這堂大致也是脫離不了不要把自己侷限在某一個區塊內,你現在做的,也許公司不會在意到,但你的生涯可是會反映在以後的,能自動化的東西就不要手動去做,也避免手寫文件,這是你可能在建置環境或者訂定寫作風格規範的第一步,但也請把它當作最後一步,可以讓 Bot 去做的事情,就讓 Bot 去規範。
從專業到商業:十年軟體架構變遷
這場果然是壓軸,整場精華滿滿,從 專業 跟 商業,一直講到 PHP 死透沒,隨然幾十分鐘很短暫,但講者還是用了滿滿的精華帶過。
以下節錄幾個還停留在記憶內的重點:
- 選擇還是努力重要(兩者都需要重視)
- 選擇提高上限
- 努力提高下限
- 架構師的誕生,需要有能力影響組織
- 你是 棋手 或 棋子
- 畫出組織圖就能找出該組織的核心人物,也許那個人不一定是會議上最常發言的,如果核心人物離職你會很難受,就像掃地阿姨
- 前端與後端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全端 = 前端 + 後端 + DevOps…
- Next.js - PHP? PHP 透過這種方式復活了嗎?
- Front page - no code
最後筆者最有印象的是,很多人都說要做全端,而上面是全端的路線圖
然後現在的全端界線越來越模糊了,如果你想做全端,現在的全端大概像下面這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場笑噴了
Conclusion & 結論
這是第一天的心得整理,其實過程筆者盡量讓自己專注在演講當中,所以也比較少筆記,想避免掉筆記的途中,又漏掉一些精彩的內容。
這次會議真的是講者分享心得居多,我覺得如果想在其中獲得怎麼實用或者深入的技能知識,我覺得可能很難,但你可以透過講者的經歷去得知一些有趣的過往或者實例。
第一天整理得有點昌促,因為是在回休息處臨時整理的,不過如果真的有興趣的朋友,真的很歡迎直接查看官方的 共筆,裡面記錄的很詳細。